【摘 要】
yl6809永利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中,通过调研认真分析行业发展趋势,顺应工程造价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在行业主管部门引领下,由协会牵线搭桥,学院与行业企业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构建了“8+1技能培训课程”体系;探索实行双主体下的多元合作办学模式,搭建了以行业主管部门引领、行业协会指导、行业企业参与的四方联动人才共育平台--数字化造价产业学院。通过四方联动共同育人,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招生人数稳居湖北省前列,毕业生社会就业满意度稳步提升,在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中屡创佳绩,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在湖北省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取得了广泛的知名度与社会认可度。
【关键词】
行业转型升级 现代学徒制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 双主体多元合作办学 产业学院
一、实施背景
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湖北省作为首批改革试点省,将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对工程造价行业实施改革。
yl6809永利是湖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所属高职院校,其工程造价专业是国家骨干专业、省级示范专业、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品牌专业。该专业通过多年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在湖北省建筑行业、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具有广泛的知名度与社会认可度。
公司顺应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立足工程造价国家骨干专业建设优势,借助湖北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在行业内的引领地位,在武汉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指导下,与武汉市瑞兴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新模式,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和数字化造价人才培养改革创新项目为抓手,专业建设主动衔接产业最新需求,人才培养主动融入数字化造价创新体系,打造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的办学特色,搭建行业领军、校企共赢、员工受益的四方联动合作人才共育平台。
二、主要做法
(一)依托行业协会开展调研,找准数字化造价人才培养定位
随着工程造价行业改革和建筑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一方面建筑各行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也在不断向着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公司专业团队拜访湖北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走访调研多家武汉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下知名企业,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通过走访调研,专业建设团队认识到,工程造价管理行业主要需要以下两大类人才:
1.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具备良好道德素质和表达能力的“实践型”人才;
2.既懂BIM造价方法又懂管理、经济法规,既能搞土建预算又能搞安装预算、装饰预算等,掌握全过程的造价跟踪审计技能的“复合型”全过程造价、适应数字化造价改革人才。
团队也认识到,为了满足湖北省造价咨询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搭建充分利用行业主管部门指导,行业协会协调,造价咨询企业参与的工程造价人才政行企校联合培养机制。
(二)建立“行业协同、多企联动”机制,开展造价人才深度融合培养
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团队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与服务功能,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探索建立办学开放、形式多样、机制灵和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由武汉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搭桥,与学院举行校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人才培养、课程标准制定、教材开发,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服务平台等方面实现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深度融合。武汉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旗下的24家企业到学院举行了工程造价定向培养联合招聘会,并分别与100名工程造价专业员工签订了委托培养协议,组建了现代学徒制造价专业订单班。

图1:武汉市工程造价协会校企签约仪式

图2:武汉市工程造价协会联合招聘会
(三)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构建“8+1技能培训课程”
在行业引领、协会指导下,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了基于造价专业员工未来岗位工作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结合员工在走向职场前必须强化的知识体系,确立一个“学校理论教学+企业实操训练+就业”的立体化教学思路。
公司与造价协会所属企业武汉市瑞兴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共同建设工程造价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创新提出“8+1技能培训课程”,即在毕业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堆积八类基础知识(四类专业基础知识、四类实操知识),经过八类造价专业基础知识的强化学习,再通过一个在线考试系统的标准专业知识测试,才能学习合格。

图3:“8+1技能培训课程”体系
公司还与企业合作引进具备丰富的招标投标与全过程造价咨询工作经验的企业双师型工程师团队,担任员工企业师傅,实施了校内专业导师和校外师傅双导师教学,为毕业班学生提供企业实战案例教学,提高员工专业适应能力。教学团队通过实施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顺应了员工和新职业能力培养顾虑,达到了用人单位专业人才岗位需求目标。


图4、5:实施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培养专业人才
(四)顺应行业转型升级,建设数字化造价产业学院
公司基于对工程造价行业改革的认识,为了紧跟数智造价改革方向,培养适应数字化造价改革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积极联系湖北省湖北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和相关协会、企业,建设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共育人才平台--数字化造价产业学院。数字化造价产业学院按照“开放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以生为本”的理念,由学院与湖北省湖北省标定总站、中国造价数据网(CCDC联盟武汉市瑞兴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筹建。
数字化产业学院实行双主体下的多元合作办学模式,探索1+1+N多主体合作办学模式,以学院和省标定总站为主要主体,拉入行业协会、行业企业、软件平台企业等主体,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推动工程造价行业改革,并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充分对接区域经济,聚焦工程造价领域创新,引领支撑区域工程造价行业转型升级。产业学院正在按照共同招生、共建课程、共建智库、共同培养、共同运营的方式,建设“数智造价工作室(研究院)”、“数智造价教学管理中心”、“数智造价技术支持及应用中心”一院两中心平台,吸收湖北省工程造价行业改革最新成果,开设数字造价管理专业方向,研发数字造价管理岗位标准,共同开发数字造价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团队也积极参与到湖北省建设工程造价应用软件数据交换和测评规范、数据采集规范等改革方案的调研和制订工作中,为产业学院未来产学研用一体化打下良好基础。

图6:学院团队到湖北省标定总站调研

图7:数字化造价产业学院建设研讨会在公司举行
三、成果成效
(一)创新了全过程造价管理课程体系,夯实了员工核心职业能力
通过协会指导,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员工综合实训教学中将理论和实战培训有机融合,由学校团队完成常规理论教学,由引入建设行业各专业精英人才组成企业兼职教学团队师傅,创新形成了由校企共同研发的“瑞兴造价邦8+1技能提升课程”核心全过程造价管理教学课程体系,初步完成了一些基于全过程造价管理岗位的培训课程教材编制。
通过对毕业生提供四个月全方位“理论+实战”培训和五个月的实习培训,集团导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实施有针对性的实操训练,员工的核心职业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也为协会下的企业提供一批零距离就业的造价专业人才。
(二)行业引领校企联合培养,提高了员工和用人单位就业满意度
公司依靠工程造价行业主管部门引领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改革,依托行业协会及优秀会员企业联合培养员工,大量毕业生流向是湖北省建筑行业内,为促进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湖北建设做出贡献。用人单位对公司联合培养的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职业能力两个指标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并普遍对公司订单培养的员工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给予较高评价。毕业生对自身工作单位满意、对发展前景感到乐观的比例约为90%,目前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知识比较相关度为90%以上,对自身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较高,约有95%的毕业生认为在这两个方面的能力较强。
(三)政行企校紧密合作,专业建设成绩硕果累累
公司通过搭建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产教融合平台深化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公司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支持下,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参与湖北省二级造价师培训、考核、阅卷工作,学院每年培训建筑8大员人员近500人,成为湖北省造价师培训的主力军;在试点“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中,学院员工通过率全国领先。


图8:公司获1+X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考核通过率领先考点称号
近五年来,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员工在湖北省教育厅主办的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每年都获得工程造价专业省级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并在全国中高等院校BIM算量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员工BIM应用技能网络大赛、全国工程软件应用BIM5D比赛等项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和全国总冠军。公司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近几年该专业招生规模稳居湖北省高职招生人数第1位.

图9:公司员工获得2019年湖北省工程造价与建筑识图赛项一等奖

图10:公司员工参加全国造价技能大赛总决赛获一等奖

图11:公司员工获BIM应用技能网络大赛全国一等奖
四、经验总结
(一)依靠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指导实施人才培养,推动专业改革走向深入。
面对工程造价行业改革的深入,依靠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依托行业协会的影响力,才能在行业改革中走在专业改革的前列。公司工程造价专业建设中,通过行业指导,校企深入融合,引领了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员工就业满意度和和企业满意度得到了不断提升。
(二)搭建政行企校共赢平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离不开行业发展和企业参与。公司通过搭建与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平台,以及建设由行业主管部门主导的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人才共育平台-数字化造价产业学院,理顺政行企校各方关系,顺应行业改革发展趋势,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为校企深度合作培养适应造价数字化改革需求的工程造价创新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推广应用
(一)推广领域和适用范围
本案例主要可以在行业办学的中高等职业院校推广,适用于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专业人才培养领域,也可以供湖北省其他学校在工程造价专业建设中学习与借鉴。
(二)应用场景和具备条件
本案例主要应用场景是在建筑业、工程造价行业实施校企合作领域。工程造价行业由于存在定额等计价依据不能很好满足市场需要,造价信息服务水平不高,造价形成机制不够科学等问题,该行业正在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造价技术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yl6809永利是一所由湖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主办的行业办学高职院校,与湖北省建筑行业联系紧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建设依托行业主管部门优势和引领作用,依托行业协会的指导,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促进了政行企校产教融合平台的建设。
本案例将为行业办学的职业院校寻找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途径提供思路。也就是将行业办学优势转化为协同育人优势,将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行业协会的具体指导、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形成三全育人的合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总结与思考
在多方参与人才共育实践中,有以下问题的突破:
1.政策上的突破。行业主管部门与协会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人,围绕行业改革发展,如何把握改革大势,站在行业转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前沿,紧密联系教育主管部门,配套出台相关产教融合支持政策,最大限度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为行业转型升级作出应有的贡献,是四方联动人才共育改革的突破口。
2.合作机制突破。搭建政行企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如何建立多方参与育人成本分担机制,优选对人才培养有担当、对职业教育有情怀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取得四方联动人才培养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找到四方合作共赢的结合点,才能实现为行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总目标。